2月13日《南方日报》04版
■新春用工趋势调研·求职篇
在格兰仕中山厂区各个车间参观了一圈后,“00后”小伙张小旺被高度智能化生产“触动”了,当即签约入职,“我对在这里发展很有信心”。
今年,格兰仕计划首批招收技工5300人,且需求仍在增加。这是广东新春用工趋势的一个缩影。记者走访多场招聘会和多家制造企业了解到,年轻群体越来越青睐制造业,高学历人才从追逐“互联网大厂”到加入“新制造工厂”成为新现象。
当前,广东提出“制造业当家”、把制造业当家这份厚实的家当做大做强,而人才成为制造强省的关键支撑。一方面,高科技制造业的发展,正在吸引高学历人才加入;另一方面,“双一流”高校毕业生走向制造业产线、深入车间,用自身专业所长提升制造业技术。尤其是“00后”等年轻人才加入生产一线,成为社会经济发展“新势力”。
与智能机器人成为同事
2月11日一大早,19岁的陈俪文就来到位于佛山顺德的勒流新春招聘会,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在读的她,希望能找到一个实习单位。“我个人比较青睐工厂绘图员岗位,能和专业挂钩。”陈俪文的脚步一直徘徊在当地多家大型制造业摊口前,“大企业肯定是第一选择,想去工厂一线和现场学习下,有了经验对找工作也有优势。”
10多公里外,顺德陈村也在举行今年首场招聘会,制造业岗位摊位挤进不少年轻群体。1998年出生的李永恒向一家制造企业递上简历,应聘装配工。其实,4年前李永恒就出来工作,他换了几份工作后还是决定进入制造业,“有人会说制造业很苦很累,但其实在工厂工作时间稳定,压力没那么大”。
随着春节假期结束,各地稳经济举措进一步落实,各类拉动就业的积极因素进一步释放,就业景气度快速回暖,广东制造业用工市场迎来兔年“开门红”。
猎聘平台数据显示,深圳节后首周新发职位占比最大的行业为电子/半导体/集成电路,占比13.78%;新能源、医疗器械、智能硬件、整车制造、机械/设备也位居前十。
从人才投递简历情况看,电子/半导体/集成电路、新能源、计算机软件、通信设备、智能硬件、机械/设备等行业亦位列深圳开工首周招聘需求最大的前15行业,这表明上述行业处于供需两旺的状态。
制造业大市对制造业人才的需求更是凸显。东莞开工首周招聘需求位居前五的行业为电子/半导体/集成电路、机械/设备、批发/零售、通信设备、新能源;佛山前三为家电、家具/家居、机械/设备,均与当地的产业发展特色息息相关。
人才流动潮汐背后是产业的升级与更迭。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广东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黄岩表示,制造业用工热折射经济温度,透出经济运行回稳向好的暖意。
制造业来了“超强助攻”
在迈向数字化、智能化过程中,制造业对人才需求与高科技企业越来越重叠,近年来“双一流”高校毕业生、“海归”研究生等开始向高端制造业“回流”,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超强助攻”。
从伦敦国王学院工程管理专业硕士毕业的马祯孺,现供职于广汽乘用车工艺技术部总装工艺科。这份工作的内容是运用视觉算法识别车型,通过编程让电脑像人一样识别物体,指挥机器人干活。“比如说,我让电脑识别这个工位上的车型,根据不同车轮大小,让机器人调整姿势方便抱稳车轮。”今年春节,工作后第一次回家过年,马祯孺这样和爷爷解释自己的工作。
如今,走在大街上马祯孺也会习惯性地留意走过的车型,并忍不住在心里作比较。
比马祯孺稍晚入职的“00后”林奕丞,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在位于增城区广汽本田生产本部二工厂焊装管理科技术系担任品质人员。相比在校园课堂里学的汽车构造、汽车理论等基础知识,现在要更切实地观察、思考、解决问题。
网联化、智能化、电动化……在林奕丞看来,这不仅是“万亿广汽”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更是推动广东制造迈向广东“智造”的浪潮,而自己身处其中并参与其中,“想想就很开心”。
当制造业与科技企业越来越正面“抢”人才时,科技企业人员也在加速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
作为第一批进入社会的“00后”大学生,纪伟毕业于软件工程大数据专业,他的同学一般都选择进入软件行业,尤其是“互联网大厂”,而纪伟则选择加入深圳奥比中光——一家主打3D视觉技术赋能制造业智能化升级的企业。
纪伟进入制造业行业才发现,制造业有两种,一种是传统制造业,延续传统产业价值、工艺水平,到现在依然不可替代;而奥比中光这类公司则是另一类,它服务智能制造业、高端制造业,依靠核心技术,连接实验室和产线车间,通过自主研发,打造走在世界科技前沿的产品。
“我们正身处‘硬科技’自主大潮,希望深入了解更多行业信息、产品信息,通过我们的理解、设计和团队支持,做出有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自主科技产品。”纪伟说。
普工不再“普通”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生产线越来越高度智能,会不会抢占工人岗位乃至迫使他们从企业离开?
在广州市里工实业的制造产线上,每一台机器人前都有一个屏幕,几乎所有的操作图纸和工艺,都可以在屏幕上点开。前些年,里工实业赶上了“机器换人”浪潮。不过,员工并没有因此“丢掉饭碗”——很多人掌握机械技能,从普工转为技工。
“智能智造不是对普工做减法,而是提升后再出发。”里工实业公司CEO李卫铳观察到,其实,“Z世代”对数字设备上手很快,他们可以非常熟练地在屏幕上操作一切。
在富士康工作的李树灿,也是普工转技工的一个典型代表。尽管是一名年轻的“95后”,但李树灿已经“几进几出”富士康,自初中毕业后就辗转多家流水线工作。“我以前算过,临时工总体收入比正式工还要高,又自由。”李树灿说。
在分工极细的富士康,从前在流水线工作可能整天只做同一个动作,“螺丝钉”的角色让人波澜不惊。但产业的进化带来了变革,随着机械手的导入,枯燥的程序性工作被取代,同一个工站的人越来越少,但同一个人要负责的事越来越多,得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如今李树灿以正式职工身份入职富士康,他注意到,从面试到入岗再到培训都有完善的流程,甚至有专门工作人员对接,车间也不再像以前是一个“大杂烩”的场景,每一个区域规划都很精细,甚至有自己的独立空间。
李树灿还报名参加了内部提供的技能培训,利用空余时间上网课。“我希望将来自己能从普工到技术工、再到工程师,以后可以管理更多工站。”他期待拿下铣工和电工证书后赶上轮岗,得到更多选择机会。
马祯孺也给自己设立了目标,未来三到五年,做一个更专业的智能制造工程师。“我并不认为‘进厂’这个词是消极甚至低级的代表,每一个行业顺应时代浪潮改变,我们也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千万不要看轻自己的影响。”
马祯孺记得,在华南农业大学读本科期间,在老师带领下进入一家传统电子厂,录制工人手部作业,分解出无效动作后进行优化,“用专业软件进行逐帧分析,最后的确能够帮助工厂提质增效,那时我就觉得挺有成就感,大量的传统企业有极大提升空间”。
“现在我也常跟朋友开玩笑说我‘进厂打工’了,希望有一天我能指着路边一辆车说这个车型的品质是我负责的。”林奕丞笑道。
【走马观粤】开栏的话:
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部署,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凝心聚力推动全省上下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形成比学赶超、赛龙夺锦的奋进态势,努力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开好局起好步。2023年开年以来,我省基层一线不断发生精彩故事、涌现先进案例,折射出发展新趋向、新态势。南方日报时局版即日起推出“走马观粤”栏目,走马纵览广东,聚焦一线发展,心系基层读懂广东,发掘特色做法和先进经验,评析社会经济发展大势,敬请垂注。
【南方日报记者】郜小平 魏泓泉 蓝志凌 姚翀 李荣华 叶丹
【策划】李卓